向往的生活第六季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剧情介绍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电视剧由张航希执导,黄磊,何炅,张艺兴,彭昱畅,张子枫,等明星主演的真人秀,电视电视剧。

告别桃花源,奔向碧海蓝天。《向往的生活》第六季,一起解锁大海篇。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又名:向往的生活6,向往的生活渔村篇。该剧于2022-04-29在首播,制片国家/地区为中国大陆,该剧单集时长90分钟,总集数14集,语言对白普通话,该剧评分5.9分,评分人数103人。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演员表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
同类型电视剧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影评

向往的生活无聊,从全员摆烂开始

正好在看6月17号这一期,前半小时的故事线都在讲许知远,那便从这里开始说。

其实我还挺喜欢许知远的,尽管他随时准备着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形而上,说出书面语般的句子,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个真诚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是在纯文学的系统里,所以把他放置在大众传媒中会有一种拘谨和尴尬,在向往的生活里是这样,在他自己的节目《十三邀》也是这样。

向往的生活的剪辑里一直在强调许知远独自思考,远离蘑菇屋,越走越远,在我看来这既是许知远的特色,更是戳破了向往的生活里面虚伪的人情关系。这一季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嘉宾请得多而滥,互相不熟,基本生活流程熟稔之后,常驻mc也透着无趣和应付,但是大家为了恰饭,还是生硬地尬聊拖时间来挨过这两天一夜。

在处处无聊的第六季,许知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线,离开蘑菇屋,不在意镜头,只想独自来感受虫鸣海风这些自然的馈赠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去村里走街串巷和当地人聊天,了解物价,渔民的生活情况,想跟着蓝天救援队出海,像一场闲适的田野调查,这可比在蘑菇屋里大眼瞪小眼好多了。他一直在念叨“逃离家庭”,又一遍遍被何老师喊回去融入集体。但大多数时候他都在树屋下面乘凉,他才是真正逃离了城市生活,体验到了只能在向往的生活里体验到的很多新事物,在其中享受一份幽人独往来的散漫自由。

到后面杨迪来了,他俩在村口走路的时候,那个画面好像十三邀hhhhh,所以这一期因为有许知远观感顺眼了许多。

说到这里,再继续讲一下为什么第六季向往的生活不好看。

我本来是这档节目的死忠粉,第一季到第四季我都看了好几遍,尤其是第一季第二季氛围真是舒服温馨又搞笑,堪称顶峰。到第三四季,虽然被诟病嘉宾多加入了一些流量,但是因为农活毕竟很多,有很多大家一起劳动的画面,嘉宾们彼此也都认识,大家忙碌一天坐在一起,一大桌子人一起吃一大桌子饭,看起来也还好。到了第五季,就开始走味了。第六季则到处充斥着摆烂的气息,大家有一种集体挨时间,混日子,混完拿钱走人的感觉。张艺兴的加入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但难看并不完全因为张艺兴,方方面面都开始出现问题。

一、节目规则的设置

这个很多博主已经分析过了,主要是劳动环节的缺失以及生活条件逐渐优渥。第一季第二季一上来都是自己搭灶,食材需要玉米来换,大家干活累了一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晚上这一顿饭,所以吃得格外香,格外高兴,屏幕前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之后的几季,随着植入变多,劳动似乎变成了农家乐的体验项目,而不是真正要去春种秋收,劳动和食物以及生存不在息息相关。包括蘑菇屋里各种电器的加入,一方面为嘉宾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一方面也是在削弱乡村生活的乐趣。整个就是打着乡村生活的幌子,来村里建造一个乌托邦,屋内的一切和外部世界没有交汇点。这也就造成了节目的悬浮,或者不客气地说,就是“假”。

二、常驻嘉宾

首先要回顾一下大华。

不得不说大华的表达方式虽然有时让人脚趾抓地,但搞笑也是真搞笑。大华贡献了很多欢乐名场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很真,真的把自己当成蘑菇屋的主人,敞开心扉和每一个人交流,包括语言不通的大张伟,第一季里大张伟逗着大华玩,一直跟他乱糟糟地说话,大华也跟不上但是也一直在回话,这就形成了特别搞笑的一幕。还有他的痴汉效果(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人设安排)他的殷勤和女排姑娘的直爽和嫌弃式拒绝也很好笑。大华还有一个出彩的地方就是他的音乐,可以随时随地拉小提琴,唱歌,弹琴,即兴伴奏,也会时不时露一两手小惊喜,比如吹萨克斯,打非洲鼓。这都让节目充满亮点,仅仅现在我能想到的几个大华音乐名场面,他拉小提琴给《春泥》做即兴伴奏,给《消愁》做即兴伴奏,和巴图合唱(巴图唱歌真的好),跟吕思清老师合奏查尔达什舞曲,因为他的音乐才华,他也会串联起很多嘉宾,吃完饭大家围在一起弹琴唱歌是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自从大华离开节目,这一环节就缺失了。

而且大华走了之后,没有了一个跳脱的角色,蘑菇屋中的权力关系呈现得更加明显。黄磊在高高在上的掌控地位,何老师负责夸夸和满场cue,两个小孩干活,偶尔贡献一点活力。整个节目陷入了程式化之中,基本就是嘉宾到来,先喝喝茶,然后去干活,回来吃饭,大家一起夸饭好吃,饭后听黄磊追忆青春,整个过程看似和前几季一样,但是处处充满权力关系带来的压抑。如果嘉宾来的是年辈大一些的就还好,他们和黄磊有的聊,如果来的是小朋友,基本上和黄磊就是生疏的客套,星二代除外。一切都要何老师来交流联络。何老师真的太重要了!我真的好喜欢他!他对每个人都抱有善意,照顾大家的处境,又保持自己的喜好,是如沐春风的存在。他体现了一种我非常欣赏的处事态度:对喜爱的人事衷心赞美,对不了解的事心怀好奇,对不认同的事情尝试理解。不过有时难免过犹不及,模式化的圆场反倒阻碍他展示真正的能力和魅力。

但是黄老师,并不是拉踩,只是从我个人观感来看的叙述,他并没有那么开阔的心胸。他和人交往是需要占上位的,包括和沈腾黄渤孙红雷这些他同辈的演员也是。他要处于领导者、神算子的位置领导、评价他人。与之相应,别人要听他叨叨他的宽广人脉,曾经的闪亮日子,和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看似高明实则废话的说教。可平心而论,我并不觉得黄磊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演员,除了他早年《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和《夜奔》里的少东,我想不到太多他的优秀角色。近几年他似乎陷入了“方圆宇宙”,爱说教、磕巴嘴碎、中产、小聪明、厨艺精湛、顾家爱妻子孩子,基本就是他本人,有时看他演方圆,我几乎觉得,这就是向往的生活里的黄磊本人,完全平移,没有任何的艺术处理。他在江湖中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老师,也只是带过几届,而且我觉得海清的演技比他好多了。所以把他放到整个影视圈里,我并不觉得他优秀,也不觉得他地位多高。而在这个节目里,黄磊是绝对的大家长,没有人可以与他平齐,所以少了大华的乱入画风后,节目透出公司团建般的尴尬。第四季开始黄磊基本就不离开厨房,各种活动也是感兴趣的就去看看,不感兴趣直接不出门,他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开心就可以了。慢慢到第六季,节目真的完全变成了黄磊向往的生活。在他心心念念的海边,身边有多年的朋友,有一声声叫他师傅的晚辈,乖巧漂亮的女儿,他可以给大家做饭,还可以戴着墨镜看书。。。。(我真的不理解这是图啥)节目就像他带着家人来美丽的海边度假,而往季的大家齐心协力劳动、享受食物的内核消失殆尽。

再来说彭彭和子枫,第二季彭彭的加入真的惊喜,朴实又有少年般中二天真的小伙子,和大华在一起哥哥弟弟特别和谐。第三季最后大华回来,彭彭也是肉眼可见的开心。子枫妹妹第三季一出场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妹妹真的太好看了,每一帧都好看!但是妹妹的问题是她比较内向,很少主动cue别人,都是要别人来带着她。她一般都是默默地为大家服务,看看猫猫狗狗 ,寻找细节和自然之美。因为这些特质,子枫在节目整体比较热闹节目内容丰富的时候,是闹中的静,是非常熨帖的调剂,也就是黄磊说的“她迷人得不引人注目,不引人注目得迷人。”但是当节目嘉宾没有火花,比较平的时候,她的特质就会加剧节目的平,成了寡淡和出离。虽然几季下来,妹妹的主人意识有一些增加,她会带着客人参观房间,拿行李,但总体上让她活泼还是比较靠特定的嘉宾,一般是同龄的女孩子才有些看点。此外,她的活动基本都是靠何黄cue出来的。

最后,来到了张艺兴,虽然会得罪他的广大粉丝,但是我还是要说,张艺兴的到来让这个开始疲软的节目雪上加霜。首先是我对他是否有才华这件事十分存疑。这里的才华并不限于音乐,而是更宽泛的艺术才华、艺术天赋。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提到创作的两个努力方向,一个是向外部世界探索,这里说的外部世界也包括书本知识,另一个是向个体记忆的内在层面发掘。舞蹈我不太懂,先不予评价,仅就音乐创作来看,他在这两个方面都没呈现出艺术创作者的敏锐。当来到一个陌生地方,许知远东走西逛是一个渴望了解世界的文人的反应,史航止庵对书的品评是文人的趣味,刘晓邑去挖苔藓,做装饰盆景,是探索自然的奇趣。可是在张艺兴的身上总是有些封闭的。在节目的游戏里看出,他听过的歌类型并不丰富,对圈里人们合作的电影电视剧了解也不丰富(为他旗下的练习生感到前途堪忧),他看的书,emmmm明显也不行。你哪怕读一本烂大街的名著,也比《不会带团队只能干到死》《大道至拙》这种机场成功学好吧。一个人读的书,很直接反映了他的阅读品味,比如他在讲自己看《大道至拙》之前,黄磊看的是《斯特林堡戏剧选》,阅读品味高下立判。再比如张艺兴问止庵和史航《不会带团队只能干到死》怎么样的时候,止庵、史航回答说多看一些书,什么书都好。这才是正常的思路,综合的涵养需要长久的人文浸润,并不能靠某本书就能教你开金手指,张艺兴显然还没明白这个道理,甚至自以为高明地把它变成了一个梗,延续到后面的节目。这么多期节目下来,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张艺兴并没在某一个领域有着比别人更丰富的知识,包括他的音乐。本着严谨的态度,我还去看了备受粉丝吹捧的《莲》MV,大概观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类似于迪士尼拍的《花木兰》,只是罗列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并无蕴藉深厚的内核。浅薄单调的歌词反反复复唱着一个空洞的自我。

那分析完张艺兴掌握的知识并不丰富,再看他有没有那种蓬勃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呢?好像也没有。仅从向往的生活这档节目来说,他对新鲜事物也没有体现出好奇和艺术工作者该有的敏锐。向往的生活是多好的采风机会,完全可以和当地人聊天,感受自然,搜集民歌,但张艺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屋子里,有时候嘉宾互动也看不到他,可能他还在埋头做自己的音乐吧,所以很希望他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向更宽广的地方看。不然总是沉迷在“男人至死是少年”这种伪青春表达里,被粉丝的吹捧保护在真空里,他始终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

这里可以把他和大华做一下对比,都是音乐人,大华在节目中的华彩部分明显多于艺兴,大华可以说是琴不离手,乐不离口,洗碗切菜随时可以拿出琴来和,或者即兴编词唱歌,但张艺兴主要体现在抱着电脑“做”音乐,没有演奏、演唱的部分。当然粉丝可以说,大华是古典音乐出身,偏向乐器演奏,艺兴主要在做电子乐,流行说唱,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节目中多一些关乎音乐的表达。可是他所说的基本都是老生常谈的职业规划,少有个性化的创见。而且张艺兴“做”音乐的画面更多是为了凸显他的努力人设,对节目本身并无增色,他独处做音乐的画面反倒反映出他和周围的出离生疏。作为主MC,这是很糟的现象。(不吐不快:既然这么想专注做音乐,还来参加什么综艺呢,工作室直拍做音乐的vlog得了)

再者,在节目中,我们看不到张艺兴的成长。我是看极限挑战关注到他的,当时他的人设是小绵羊,呆萌可爱,谁没有被他的“哎呦喂”萌到呢!但是已经过去7年了,他在综艺上展现的情商毫无进步。哪怕不说综艺感,就是他和人交往的礼仪,也堪忧。仅从这期节目,杨迪来的时候大家在午睡,彭彭在收行李,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坐在床上,但是他和杨迪打招呼的时候完全没下床,随后何老师进来和diva拉手,彭彭从屋子里跑过来拥抱,全程张艺兴一直在床上,就是说站起来和别人打招呼这么难吗。还有上一季准备音乐会,和王弢老师反复改单簧管的编曲,粉丝肯定要说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这是张哥的音乐追求,但是在实际音乐排练中,这是一种很自私不负责任的行为。带入普通人的视角,你和同学一起做pre,每次准备好的时候,你的同伴说我们来改一下吧,而且改的都是细枝末节,整体呈现没有新的创意增加,反反复复十几遍,你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如果他的粉丝继续认为这是一种美德,那祝他们学习工作都遇到这样的同伴。

说完常驻,简单地说一下嘉宾的邀请,一言以蔽之,大伙都不熟,忍住一天半的尴尬,拿钱走人。人和人没有话说,大家只能在一起说陈芝麻烂谷子的废话,搞一些烂梗,还有夸黄老师做饭好吃。这期最逗的是,姚安娜说“好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这话别人说我也许信,但是你让姚安娜说,我只能:真的吗?我不信。。。而且我最烦的是,节目里经常有外面发生了一些并不好笑的“趣事”,何老师都要到厨房和黄老师复述一遍,但是观众全程都在看,我们不需要复述!这样就是把无聊乘以二,整个节目都充满凑合熬时间和摆烂的氛围。还有一点是这一季剪辑很混乱,比如这期吴孟珂和尹昉上一秒在处理螃蟹,何老师问几点了,子枫说十二点半,何老师问你们是不是要走了,吴说是的,我们得去收拾行李了,好像这对夫妻早就想走,但是在干活一直不好意思开口等人cue。之后就是收行李,写纪念册,离开,两分钟之内一气呵成,观众就会觉得特割裂,上一秒还在干活,下一秒毫无过渡就离开了。

三、观众心理在变化

最近两年,演员天价片酬、偷税漏税的新闻层出不穷,尤其有很多明星不敬业,演技差,低工作饱和度,高片酬早已被公众深恶痛绝。与之相对的是打工人疯狂内卷加班带来的生存压力,两相对比,蘑菇屋里这种强行走流程,毫无劳动强度的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不满。大家来看这个节目是来寻找疲惫生活之外的安慰,想看的是老朋友聊天的温馨氛围,想看他们碰撞出欢乐时刻。而当这些明星穿着几千块钱的衣服出海,一天换一个造型精致出场,在当地人过着简单生活的时候,引入大量广告,享受众多高科技的便利,这和当地居民,甚至和城市打工人的生活是完全割裂的。还有就是节目展现的一些小辈做菜环节,挂窗帘,套被罩,我的反应就是:不至于吧。三个二十多岁的人总不能一点家务都不会做吧,是当明星当久了都会当正常人了吗?综上,节目内容的呈现更近乎作秀,不再是“向往的生活”,而是要看一群有钱的明星带薪度假,人们讨厌这种明星赚着钱还把观众当傻子糊弄的感觉。

返回顶部